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樞紐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28日順利合龍,也代表着該項目橋樑工程實現全線合龍。據泄漏,深中通道全線預計今年年底前貫通,擬於2024年建成通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中山報道)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樞紐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28日順利合龍,也代表着該項目橋樑工程實現全線合龍。據泄漏,深中通道全線預計今年年底前貫通,擬於2024年建成通車,屆時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由现在2個小時縮減為約20分鐘,加速构成灣區「一小時甚至半小時經濟圈」。
隨着深中通道通車臨近,大灣區產業交融加速,在超過30個帶有深圳「基因」的項目已落戶廣東中山翠亨新區的同時,中山火炬高新區亦加速布局「深中协作創新區」,近期赴深圳促进總投資逾530億元(公民幣,下同)的38個重點項目簽約。
據了解,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交通主骨架最關鍵一橫,是国际罕見的集海底鋼殼沉管地道、海中超大跨徑橋樑、深水人工島、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的超級集群工程。其间,伶仃洋大橋作為該項目關鍵操控性工程之一,主跨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高,通航淨空高度(通航淨空指在橋樑、渡槽等跨河建築物的底緣與航道水面之間,為保證船只安全通過所必須具備的無障礙空間的标准)為76.5米,是国际最大跨徑的海中鋼箱樑懸索橋和国际通航淨空最高的海中大橋。
现在,伶仃洋大橋建設創造了多項國際領先橋樑技術,包含首創鋼橋面板全熔透焊接接頭技術、研發應用了中國首台一體化智能築塔機等。該項目還打造大型鋼箱樑智能製造生產線,自動化激光切开、全自動焊接及塗裝機械人等智能化設備,均由一套智能製造系統操控。
深中通道办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表明,該項目單元件製造智能設備使用率100%,板單元製造生產功率进步了30%以上,智能噴砂功率比较於傳統手艺噴砂功率进步5倍,真实實現提質增效,推動中國鋼橋樑製造技術的發展。為滿足橋面高達91米的抗風需求,建設團隊還研發了新式組合氣動操控技術,將此前大跨整體鋼箱樑懸索橋顫振臨界風速水平进步了26%,達到88米/秒,能抵禦17級颱風,達到了国际領先水平。
面對高溫、高濕、高鹽的惡劣環境,深中通道成功研發了现在国际強度等級最高的2,060兆帕「懸索橋」主纜鋼絲索股以及「鋅-鋁-鎂」鍍層,主纜鋼絲耐久性进步50%,擴大了中國橋樑產業国际領先優勢。
按工期計劃,深中通道全線擬於2024年建成通車,成為真实打通珠江東西兩岸經濟的動脈,促進大灣區城市群愈加緊密連接起來。中山翠亨新區办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明,深中通道通車後,從深圳到中山翠亨新區僅20分鐘,灣區時空半徑大為縮短。现在面向深圳力爭引进健康醫藥、新能源與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罢了有超過30個帶有深圳「基因」的項目落戶,包含中廣核、華潤燃氣等多個行業領軍企業。
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中山火炬高新區现在正加速布局超100平方公里的「深中协作創新區」。中山、深圳兩市將以市場化方法共建,探究區域開發共投共建機制,一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據規劃,該創新區起步區面積約5,000畝,火炬高新區服務比亞迪等深圳優質產業的就近配套項目也集中落戶在起步區內;而該創新區示範區一期、二期擬規劃面積均超萬畝。近期火炬高新區便赴深圳促进38個重點項目簽約,涵蓋智能裝備、光電信息、健康醫藥等產業領域,投資總額超530億元。
一 研發應用一體化智能築塔機,构成「高空移動工廠」,能隨塔身施工進度同步爬高作業,較傳統工效进步50%,減少作業人員40%。
二 首創鋼橋面板「全熔透焊接」接頭技術,實現焊縫全熔透、無缺点、可檢測;而通過智能製造工藝亦进步鋼橋面板耐久性。
三 研發新式組合氣動操控技術,滿足橋面高達91米的抗風需求,將大跨整體鋼箱樑懸索橋顫振臨界風速水平进步了26%,能抵禦17級颱風。
四 大型鋼箱樑智能製造生產線涵蓋了自動化激光切开、全自動焊接及塗裝機械人等設備,智能噴砂功率也較傳統手艺进步五倍。
五 研發现在国际強度等級最高的2,060兆帕「懸索橋」主纜鋼絲索股以及「鋅-鋁-鎂」鍍層,主纜鋼絲耐久性进步50%。